——部分新興產業發展情況
長垣市統計局
長垣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5年7月31日)
根據長垣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現將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等新興產業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3年末,全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5?67個6,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9.9%。其中,新材料產業1個,占1.5%;生物產業56個,占83.6%;新能源產業8個,占11.9%;綠色環保產業3個,占4.5%。
(二)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3年末,全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6個,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9.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1個,占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6.7%;數字創意產業2個,占33.3%。
5?本公報中的企業法人單位,包括機構類型為企業的法人單位,以及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事業法人單位、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和基金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除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機構類型為其他組織機構的法人單位。
6?部分企業從事多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生產活動,故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9大領域企業法人單位數量之和大于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數量。
 
二、高技術產業
(一)高技術制造業
202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70個,比2018年末增長59.1%;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1.7%,比2018年末下降1.2個百分點。
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2.18億元,比2018年增長0.7%;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的15.1%,比2018年下降1.0個百分點。
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全稱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經費支出2.92億元,比2018年增長239.5%;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的16.9%。
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38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6件,分別比2018年增長60%和43.4%;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19.8%,比規模以上制造業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
(二)高技術服務業
202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6個,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9.5%。其中,信息服務1個,占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6.7%;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1個,占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6.7%。
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的5.0%。
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2023年末,全市共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601個,從業人員8075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6.80億元。
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數字產品制造業76個,占12.6%;數字產品服務業83個,占13.8%;數字技術應用業300個,占49.9%;數字要素驅動業142個,占23.6%。
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數字產品制造業988人,占12.2%;數字產品服務業404人,占5.0%;數字技術應用業3702人,占45.8%;數字要素驅動業2981人,占36.9%。
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中,數字產品制造業4.15億元,占7.3%;數字產品服務業2.45億元,占4.3%;數字技術應用業8.97億元,占15.8%;數字要素驅動業41.23億元,占72.6%。
四、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
2023年,全市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50個,比2018年增長316.7%,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44.6%。
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4502人年,比2018年增長341.8%。
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17.28億元,比2018年增長103.8%。
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136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27件,分別比2018年增長88.3%和18.2%;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16.7%,比2018年降低9.8個百分點。
五、文化及相關產業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834個,從業人員8486人,分別比2018年末增長68.1%和25.3%;資產總計21.15億元,比2018年末增長1.9%。
2023年末,全市共有經營性文化產業法人單位802個,從業人員8357人,分別比2018年末增長75.9%和30.7%;資產總計21.03億元,比2018年末增長5.5%;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43億元,比2018年下降1.1%。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益性文化事業(含社團)法人單位32個,從業人員129人,分別比2018年末下降20.0%和66.0%;資產總計0.12億元,比2018年末下降85.2%;本年支出(費用)0.13億元,比2018年下降73.5%。
 
注釋:
[1]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的精神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2023)》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綠色環保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海洋裝備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領域。
[2]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3]高技術制造業:按照《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2017)》,高技術制造業是指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信息化學品制造等6大類。
[4]規模以上服務業:是指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3個行業門類和衛生行業大類;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3個行業門類,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4個行業小類;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個行業門類,以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5]高技術服務業:按照《高技術產業(服務業)分類(2018)》,高技術服務業是采用高技術手段為社會提供服務活動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知識產權及相關法律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和其他高技術服務等9大類。
[6]數字經濟:按照《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數字經濟產業范圍包括01數字產品制造業、02數字產品服務業、03數字技術應用業、04數字要素驅動業、05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等5個大類。其中,01-04大類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
[7]研究與試驗發展:是指為增加知識存量(也包括有關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以及設計已有知識的新應用而進行的創造性、系統性工作,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3種類型。
[8]文化及相關產業: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范圍包括:一是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具體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和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活動;二是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包括制造和銷售)等活動。
[9]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為保證數據精確度,個別數據保留2位小數。
該欄目隨時歡迎廣大攝影愛好者報送自己的優秀作品,我們經過篩選后予以發布。
報送郵箱:cy453400@163.com
注意事項:
1、報送范圍:我市境內的自然風光、城市建設、美麗鄉村、項目建設、民生服務、重大活動、旅游景點等圖片。
1、投稿的內容必須是原創作品,注明作者名稱和作品說明。(圖片格式:jpg/png/,寬度>600px)。
2、本站有權對來稿進行編輯、修改以及刪減,如果作者有特殊要求,請在稿件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