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長垣,
位于豫北平原,
它位于黃河的最后一道彎,
縣城離黃河直線距離只20余公里。
如果從高空看去,
就像黃河懷抱著的一個孩子。

 
長垣之名,
就與水有關。
相傳此地有一道土垣,
這土垣就是用來防水的。
因為民間稱垣為墻,
現在境內還有前墻、墻里、
馮墻、陳墻、了墻等村名。
自秦時置縣,
這個名字,
已經喊了兩千多年了。

 
河水澆灌著這片土地,
 
哺育了這方人民,
河水也常常淹沒這片土地,
讓人民流離失所。

 
據載,黃河曾在長垣決口124次,民國期間有一次大水,黃河水直沖長垣城,方圓一片澤國,縣城居民坐在城墻上可以洗腳?!堕L垣縣志》載:蛙生灶中,魚游釜底。1980年,我兩歲時,黃河又發水,我老家苗寨位于黃河灘區,母親眼看著黃河水一點點漲滿了我家門前的枯水塘,然后濁黃的水流又開始往低矮的屋子里灌。母親把哭鬧的我放進床前的老柜抽屜里,急急忙忙揮锨堵水。下午,水終于停了,母親趕忙抽開柜屜,這時洪水離柜屜只有兩三指,我不知何時睡著了,腮上還垂著兩道淚痕。
我問母親,那柜屜多大,怎么能放下。母親說,那時你又瘦又小,就跟個小貓樣。
這是我與黃河最早的邂逅,充滿了兇險、饑餓和無奈。

 
現在一些黃河灘區的老房子,墻壁上還有一道道明顯的印痕,如同一道裙邊,顏色稍深。這是經水留下的,水與房屋親密的接觸,如同胎記,再也抹不去。一片片胎記,記錄了一段段苦難的歲月。
因為水患,很多剛建的房屋倒塌了,剛種的莊稼淹沒了,讓長垣灘里人流離失所,逃荒要飯成為很多人酸楚的記憶。這種災難的經歷也造就了他們自強不息、樂觀豪邁的性格。發大水時,曾有村人坐在被洪水淹沒的房屋屋頂,雙腳泡在水里,一面打牌一面喝酒。“淹就淹唄,大不了重建,重頭再來。”這種頻仍的災害,也讓他們變得豪爽大方——家里有什么就吃,想吃就吃,不存糧,不攢錢——存著一場水一泡,什么都沒有了。

 
窮則思變,正是這種逼迫,這種壓力,讓小城人四處走動,像蒲公英一樣飛遍五湖四海,吃苦耐勞,敢闖敢干,逐漸形成了防腐、起重、衛材、烹飪產業,并且越做越大。目前醫用衛生材料生產量已占全國的60%左右,新冠疫情期間,長垣衛材企業加班加點,寧可虧本也要生產,為國家戰疫做出巨大貢獻;防腐施工業務遍布全國各地,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起重產業有衛華、礦山等業內翹楚,成為行業的引領者;長垣廚師也非常知名,專業從業者達3萬多人,涌現出釣魚臺國賓館第一任廚師長侯瑞軒等一批烹飪大師。
苦難如同一根鞭子,讓小城人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富了的小城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家園。

 
無水不潤,無水不靈,他們大力開始大規模的水生態治理。天然文巖渠原來只是一條無人問津的河,河面污水遍布,高底不平,雜草橫生。小城人引黃入渠,淤沙清理,栽種花木,很快碧波漪漪,風景如畫。還有人置了游艇,建設水上樂園,疾馳的游艇,在碧綠的水面,濺起一段段雪浪花。

 
沿黃堤,人跡罕至,黃沙彌漫。通過硬化治理,一邊是莽莽蒼蒼,黃龍蜿蜒的大河風光,一邊是沃野平疇,花草吐香,渾如天開畫卷,成為引人入勝的風景區。吸引了很多搬遷在外的小城人,又返回家鄉。一對夫妻,在外地退休后,又回到了河邊的小村莊,每天黃河邊散散步,種花養草,怡然自樂。最堪稱大手筆的是城市水系建設,在城南建設東西長達二十多里的生態水系,形成一片碧波浩淼的水域,湖水周邊,種樹栽花,建休閑公園,湖面橫架六七座橋,將城市與湖水連成一體,真是城在湖中,湖在城中。行走湖畔,波光鱗鱗,畫舫點點,宛如江南水鄉澤國。特別是春夏夜晚,蛙聲點點,翠鳥空啼,弱柳依依,乘游船,歌聲聲,渾然如一夢矣。我有了閑暇,也常帶家人一塊去游玩,去年一次雨后初晴,我們來到湖水邊,看著碧藍的湖水,還有紫紅色的長天,一種激情讓我顫栗,讓我感覺到這真是一個圣境。那種美好的感覺,至今我也忘不了。

 
依托水系,還建起了環城清渠,一脈碧波,給城市系上一條綠玉帶。湖邊是休閑步道,種了各種花木水草,人可以和水親近,和自然嬉戲。城市水系不但美化了環境,成為人們休閑佳地,也發揮著巨大的防汛排澇作用。2021年7月份的一場大雨,巨大的水域迅速吸收了積水,確保了城市安全度汛。

 
這些水系公園的名字,也飽含深意。公元前487年,子路被衛國聘為邑宰,成為長垣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首任縣令。子路上任以后,察民情,順民意,治黃河,興水利,扶農業,重教育,帶領民眾開挖了文明渠,至今仍然一泓清波,發揮著重要灌溉作用。公元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國路過長垣,看到長垣的變化,他高興的三稱其善,稱贊說:“入其境,田疇盡易,草萊甚辟,溝洫深治,此其恭正以信,故民盡力;入其邑,墉屋完固,樹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寬,故民不偷;至其庭,庭甚清閑,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斷,故其政不擾?!币惨蛑倒珗@命名為三善、恭敬、明察、忠信等,與小城歷史文化緊緊相聯。

 
古老的文明渠和現代水系兩千年后終于邂逅了。歷史和現實,先賢和今人,通過一汪清水擰在了一起。

 
水系建設的同時,城市建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處處是游園、運動場,道路整潔寬闊,人民生活富足安樂,健身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小城處處涌動熱力,充盈激情。城市越來越美,越來越好。作為土生土長的小城人,我也在與小城一同成長,親身感受著它的發展、蝶變,而今在市委宣傳部門,用一支筆書寫家鄉,謳歌小城。

 
小城長垣,
在新的時代就像
這碧波涌動的
一渠清水一樣,
唱著歡樂的歌曲,
一往無前。
該欄目隨時歡迎廣大攝影愛好者報送自己的優秀作品,我們經過篩選后予以發布。
報送郵箱:cy453400@163.com
注意事項:
1、報送范圍:我市境內的自然風光、城市建設、美麗鄉村、項目建設、民生服務、重大活動、旅游景點等圖片。
1、投稿的內容必須是原創作品,注明作者名稱和作品說明。(圖片格式:jpg/png/,寬度>600px)。
2、本站有權對來稿進行編輯、修改以及刪減,如果作者有特殊要求,請在稿件中注明。